工作中的黄平(黄钊摄)。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10月16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涂胜 通讯员 黄钊)黄平,深圳湾边检站一名普通民警,但就是这么一位看似平凡的人,37年如一日近1.4万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无差错查验近300万人次出入境旅客,终成边检“工匠”,入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名单。
深圳湾口岸2007年7月1日开通,深圳湾边检站应运而生。5月,黄平所在的罗湖边检站执勤二队,整体被调至深圳湾边检站。那一年他45岁,成为这个全国第一座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里年龄最大的民警之一。“平哥”的称谓由此而来。
黄平验放旅客 (郑增浩摄)。
深圳湾口岸设计出入境旅客饱和流量6万人次,目前日均客流量近13万人次,高峰期达到19万人次。如何在口岸通关效率、通关质量上让广大旅客体验到获得感、幸福感,这对边检民警的业务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不掉队”,黄平的笔记本和老花镜从不离身,年近五十的他捧起了足有10厘米厚的业务书籍。只要是旅客少的验证间隙、在备勤室休息时,你都能看到他左手捧书,右手攥笔,在圈圈点点、伏案记录的身影。
黄平验放跨境学童(黄钊摄)。
2013年,总站开展“全能型检查员”考试,这是对黄平业务学习的最大一次挑战。熟练的电脑操作为年轻检查员学习创造了便利,而黄平对电脑始终“敬畏”。
黄平向年轻民警请教证件鉴别相关知识(郑增浩摄)。
“笨手笨脚地操作更耽误时间,不如我的笨办法更有效。”黄平的笨办法,就是把不会的题目一条一条抄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找不到学习窍门就死记硬背。他整整抄了4大本,密密麻麻,一丝不苟。后来,黄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执勤队专门把4大本笔记,作为“励志教材”放在勤务督导台上展示,激励检查员加强业务学习。
黄平分流引导旅客(郑增浩摄)。
深圳边检总站文明使者的评定对民警每个月的验放速度、验放数量、验放质量、服务态度都有着很高的标准,大部分年轻民警对总站文明使者的评选都是持观望态度,年长的民警更是望而却步。但是时年53岁的黄平,依然迎着众多不解的目光,走上了冲刺深圳边检总站文明使者的起跑线,他告诉年轻民警:“试都没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黄平闲暇时打理自己的小菜园(杨晓楠摄)。
时间给了他最好的回报。37年来,他荣获“三十年突出奉献奖”,4次荣获“文明使者”,2次荣获“模范边防检查员”,6次荣立三等功。
深圳湾口岸验证大厅毗邻闻名世界的“粤海街道办”,透过验证大厅的窗户,可以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大厦里藏着“华润”“腾讯”、“恒大”等全球知名企业总部。“工作在现代化科技的前沿,不储备知识,就对不起这片热土,没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就可能离开热爱的岗位。”黄平时刻感受到本领恐慌。
黄平调校验讫章(郑增浩摄)。
老民警自带“资本”,眼花、耳背,容易出错,理应可以提出到货检、监护等相对轻松的岗位,或者到离家近的边检站工作。但黄平从没有提出过。2017年5月,站里拟抽调老同志到相对轻松的货检通道,征求他的意见。“年龄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稳重、细心,愈知道肩上的责任。我请求继续留在这里。”
黄平引导旅客正确使用自助通道(黄钊摄)
同事们说,沉默寡言、默默干活的平哥更像是一名工匠,一名“边检工匠”。在他身上,有着“敬、精、静”的特点,把工作当事业,兢兢业业地干;对业务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静心沉气,苦心钻研。黄平,这名工作了37年的边检“老兵”,就是民警心中“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工匠初心”的坚守者。此时的“平哥”,不仅是同事们对黄平作为年长者的一份尊重,更多的是尊敬、佩服。
已经56岁的年纪,黄平依然坚守在三尺验证台,不受外界的纷繁打扰。由于长期坐在台上验放,经常一上台就是一个多小时不休息,黄平被医生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时候,他已经痛到无法弯腰穿衣,连下床都必须横着身体,自己慢慢从床上滚下来。面对这样的病痛,黄平还是选择了咬咬牙关坚持下去:“俗话讲,人老机器坏,我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有点小病小痛也是正常。”那段时间,黄平就从家里带来个抱枕,只要上验证台就把它垫在腰后,防止腰痛持续加重。有时队里新来的同事和他玩笑:“平哥,你上台很会享受嘛!”黄平一笑置之。
深圳湾边检站从关心民警的健康出发,在每个班次的中间时间安排了“加餐”,有水果、点心,也有民警自带、自购的“另类”食品。最后的打扫“战场”一定是黄平的“规定动作”。“这样不行、这样不行……”在“碎碎念”中,黄平把剩下的能保存的,都收进了他的“百宝箱”。“饿了,找平哥”,“百宝箱”成为晚班同事的最爱。
2017年10月,单位取消了通勤车。起初,黄平乘公共交通,但“感觉耗时”,就搭同事的顺风车。不到一年,黄平又坐不住了,“总麻烦别人,心里过意不去。更重要的是,早来或晚走都受到限制。”黄平决定学车,“特别想像年轻人一样,自由地开车上下班。”50多岁的年龄开始学车,难度可想而知,但黄平拿出学习业务的劲头,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工作在口岸,离香港最近的地方,黄平应该经常去香港吧?这是一般人的想象。事实是,37年了,黄平仅去过一次香港,还是离深圳最近的上水一日游。“那是2015年,单位可以办证去香港了,我也递了申请办了证,和家属从文锦渡口岸出去的,走到上水就没有继续走了。”回想起当时情景,黄平自己也笑了。而他的妻子明白,“香港什么都贵,老黄舍不得花钱”。
“其实很多同事都会笑我,说我老黄,你都干了快40年了,干劲还这么大。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干了37年,还是干了3年、7年,只要一天还穿着这身警服,我就要认真盖好每一个验讫章,服务好旅客,守护好国门,这是我的职责。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继续干。”说完,黄平转身拿起验讫章,又大踏步上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