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IN视频 > 

校傲江湖|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打开围墙 学校才能与社会相融

2019-11-27 09:30来源:深圳新闻网

专访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左)

学校的定位、办学特色是什么?

阮双琛:实际上应用技术大学就是面向地方、面向学校所在的区域,解决当地以及周边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德国,每一个小城镇,都有一所应用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首先要面向坪山、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一项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校企合作”。所以从课程的设计上,我们跟企业对接,把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编排进课堂当中去。因此也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理论水平高,实操能力、动手能力也要强。在我们学校每位老师带8-10位学生,除了负责学生的专业培养,还要带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包括对接校企合作、国际交流。

目前我们有32所德国、瑞士、荷兰应用技术高校有深度合作。此外,我们在德国设立了深圳技术大学的海外办公室,通过加强与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德国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一流的工程师与设计师。我们已经在学校的理工科专业开设了德语课必修课,现在也正在申请明年开设德语专业。

如何区分技术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

阮双琛:在德国,技术大学就是高水平大学,跟我们国内的研究型大学是同样的水平,而高职的学历要比它低,这是它两者最大的区别。

我们提出“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技术大学需要四年的学习期,这样他们掌握的知识才比较系统、全面。就企业实训而言,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深度同时具有创新性,主要面向企业前沿技术,根据企业需要解决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学生是带着问题实训并解决它。

高职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懂得操作,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求不仅能操作,同时要具备开发、帮企业解决前沿问题的能力。

创校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

阮双琛:我想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理念”,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国内对技术大学的理解还存在一点的偏差。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尤其是积极参与到大型活动论坛中去,使市民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和了解技术大学的“真容”。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招聘,应用技术大学的老师需要有企业工作经验,这点非常重要。在德国,技术大学的老师一般要求博士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满八年,才可以给学生上课。

第三是学校也在转变理念。过去我们的实验室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当实验员,现在我们的实验室不仅有教授,还有高级工程师,这样实验的研究才真正符合实际需要,学生毕业能跟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对创办大学有怎样的帮助?

阮双琛:深圳技术大学的筹建实现了深圳速度、德国质量,我想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密不可分。我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十年,那个时候我刚30岁,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工作主要内容是工程装备方面的。所以现在和德国技术方面的专家交流能产生共鸣,更能结合我们自身需要选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优势内容。1999年,我离开中科院,到深圳大学工作。在深大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累积了很多高校管理、教育等经验,现在想起这些经历,对于我筹办应用技术大学有非常大帮助。

我用做科研的精神和思维来办校,前期有详细的规划。回看三年的筹办之路,确实按照我们当时的规划和想法,一步一步实现了,包括当时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的努力,也一一将问题解决了。

学校未来如何发展?

阮双琛:首先是要坚持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培养一流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精算师等高端的技术类人才,服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其次,我希望把学校打造成“没有围墙的校园”的示范院校。我的同事奥格斯堡电机学院的院长说:“把校园的围墙打开了,相当于把人们心理的围墙打开了。”我想,没有了围墙,学校才能和社会正在相融,对学生、附近的居民和企业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未来学校也会加强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在应用类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跟德国的高校在校园里共建实训基地以及实训的实验室,为两岸三地的应用类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送给师生们的话?

阮双琛:选择深圳技术大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坚信深圳技术大学就是好大学,就是高水平的大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余俐洁 秦川 陈智妍)

[责任编辑:刘婷]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