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IN视频 > 

IN视频|揭秘病毒真形貌 修护医护"酒精手" 有支"硬核"抗疫队叫深圳高校

2020-03-06 14:51来源:深圳新闻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3月6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金洪竹 张喆)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不乏深圳高校师生们的身影。他们之中,有的奋战在一线,承担着发热门诊咽拭子采样工作;有的昼夜追捕“病毒”,破解了多例核酸检测“阴阳迷局”;有的在实验室检测分析,还原了新冠病毒的真实形貌;有的为一线医护人员研发防护产品,保护他们免受“酒精手”困扰;有的为老百姓研制口罩再生设备,缓解口罩供应紧张问题;还有的为丰富市民抗疫生活,积极打造共享“云课堂”……这些深圳高校师生,正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为战疫注入更多“高校力量”。

深大学子在一线 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采样

随着疫情蔓延,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及发热门诊紧缺人手并向全院科室抽调人员支援。大年初二下夜班后,深圳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研究生赵志敏看到科室主任发出成立抗击疫情先锋队的通知后主动报名,成为发热门诊采集咽拭子检查室的一员。

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是在新冠肺炎患者诊疗过程中风险较高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张嘴、咳嗽、呕吐的动作都有可能有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喷出,因此需要采取最严密的防护。赵志敏告诉记者,身着全副武装防护服的感受是:呼吸费力闷热,需要不断地调整呼吸以达舒适状态;口罩让鼻梁和耳廓上缘持续压痛;较长时间禁食禁水。

此后,赵志敏开始进入社区并为南山区的湖北籍返深居家隔离人员进行采样。从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与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交接,到拖着沉重的采样物资、穿着严密的防护服行走,再到进入居民家里采样。赵志敏表示,虽然社区采样会遇上更多困难,但采样工作能更早地发现社区中的患者,及时为社区防控“排雷”。


赵志敏同学(中)在抗击疫情一线


赵志敏同学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采样

专业精湛 深大总医院破解多个“阴阳迷局”

凌晨1点多,在深圳大学总医院检验科分子室生物安全柜中,从发热门诊送来筛查新冠病毒的样本就摆放在 9 0 后 检验科技师陈晓静的眼皮底下,那些令大众惴惴不安的新冠病毒,可能就存在于这些样本中。陈晓静和她同事的工作,就是通过调配试剂、处理样本、提取核酸、核酸扩增分析等一系列步骤,侦查出样本的“秘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阴性。科室主任郑卫东带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采用离心柱提取核酸技术结合PCR荧光探针法,从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成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使患者得到确诊,转至定点医院治疗,赢得及时治疗的时机。

在深圳大学总医院,郑卫东和他的团队“破解”了多例这样的“阴阳迷局”。郑卫东说,出现假阴性与患者自身病程发展、采样、标本运输和保存、检验技术方法等因素相关。为此,对一些特殊的病例,郑卫东主任会要求临床多部位同步采样送检,或在实验室采用多种试剂盒进行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深大总医院检验科正在检测病毒样本


检验员查看检验结果

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 南科大联合团队揭秘新冠病毒真实形貌

近日 ,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等部门成立的联合研究团队 , 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冷冻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

联合研究团队依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III级实验室条件,于1月27日从1名新冠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病毒株,并迅速完成基因组测序和鉴定,及时向全球流感信息共享平台(GISAID注册编号:EPI_ISL_406594)注册共享信息,把其命名为“  BetaCoV  /Shenzhen/SZTH-003/2020”的新冠毒株。


南科大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III级实验室


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科研团队

随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的专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首次观察到了真实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并且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此时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宿主细胞后,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的时期。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实形貌。

目前,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究团队正在打造高等级生物安全临床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全力推进新冠病毒以及其他致命性病毒的超微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传染病病原鉴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和潜在的抗体、疫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冷冻电镜

为医护人员提供“保护膜” 哈工大研制产品修护“酒精手”

受新冠肺炎影响,医护人员长期频繁使用高浓度酒精消毒喷剂和酒精凝胶洗手液,双手出现干燥、起皮、干裂甚至过敏等“酒精手”现象。“医护人员是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人,疫情报道中一双双‘酒精手’令人敬佩,也令人揪心。”哈工大(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嘉恒了解情况后,想到课题组所研发的苦参碱椰子油酸离子液体新材料或许能修护“酒精手”,于是立即行动起来。

大年初四,张嘉恒一边与课题组商讨研制消杀产品的可能性,一边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及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对消杀产品的需求,并联系合作企业,将苦参碱椰子油酸离子液体进行量产,赶制具有消毒抑菌和护肤保湿功效的消杀产品。张嘉恒告诉记者 , 这种新材料是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等功效的苦参碱和具有抗菌、保湿作用的椰子油酸 “ 强强联合 ” ,以其为原料开发的消毒抑菌产品顺利通过了微生物挑战性测试。

2月5日,课题组研发的第一批消杀产品正式捐赠给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为医护人员双手 带来温 和的“保护膜”,使其免受“酒精手”的困扰。


张嘉恒教授介绍苦参碱椰子油酸离子液体新材料


张嘉恒教授及其合作公司共同捐赠的物资

重复利用可实现 南科大自主研制口罩再生设备

自新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了人们出门必用的物件。随着工厂、企业等复工复产,口罩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市面上不乏消毒设备,但并没有针对口罩这一特殊防护品所设计的消毒产品。为解决这一问题,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程鑫教授团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灭菌消毒装置原理和方案设计、图纸设计以及装置样机组装,并申请了数项专利。

据悉,该 口罩再生设备主要通过红外灯快速加热和高强度紫外灯照射等功能模块,实现口罩无害化再生处理,能在3分钟内快速有效地彻底消灭病毒和细菌,每台设备一天(按10小时计)可处理400个口罩。程鑫表示,希望此次研发的口罩再生设备能够为复工复产的企业和广大市民解决“燃眉之急”,并在疫情过后作为个人用小件物品的快速灭菌消毒设备,减少致病病原传播,为个人健康保驾护航。


研发团队人员组装口罩再生设备样机


口罩再生设备样机


宅家“云学习”清华、港中大(深圳)向公众开放线上课程

为保障2020春季学期教学正常开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决定将疫情期间的教学活动改为在线教学,最大程度保障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在保障本校学生教学的同时,学校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免费向社会开放多门线上课程。

据悉,面向公众开放的5门在线课程包括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数据科学导论、高级大数据系统、大数据机器学习以及知识产权法律与实务。为方便公众学习,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各门课程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组织和梳理,为学习者设计出更专业化和体系化的学习路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录制课程

除了 数据与法律等理论课程外,艺术课程 也与市民“云见面” 。 3月8日起, 香港 中 文 大学(深圳)陆续推出系列“云上艺术”线上直播。据悉 , “云上艺术”每期节目约60-90分钟,依托哔哩哔哩网站与Zoom等平台,以艺术家分享互动的形式推广艺术知识,带领观众体悟文化艺术的渗透与滋养,增进与拓展文化艺术相关知识与眼界,让观众宅家也能感受艺术的缤纷多彩。

据介绍,在即将率先推出的5期节目中,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人艺青年编剧王甦将凭借文学创作的丰富经历,以独特的视角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会在互动环节中与观众进行思想碰撞;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雕塑及人偶艺术家孙东旭、插画艺术家Icy Tan,将带领观众一起探索艺术的灵与美,解读大众文化视野下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美学联系。此外,著名琵琶演奏家及国际音乐人吴蛮、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终身歌剧演员及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艺术总监谢英彬、深圳鳌湖村发起人邓春儒等多位音乐家、艺术推广者也将于线上直播中与大家见面。


[责任编辑:高畅韵]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