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IN视频 > 

IN视频丨科技助力抗疫 "火眼"实验室海外日新冠检测通量超30万人份

2020-07-05 19:09来源:深圳新闻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7月5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李日成)随着国内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中国进入了“后疫情阶段”,但全球的疫情形式仍不容乐观,6月份北京新发地再度出现的新冠肺炎病例更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7月2日,华大集团召开了关于科技抗疫的“火眼金睛”媒体沟通会,向外界通报了“火眼”实验室的抗疫情况。

发布会现场

科技抗疫 北京大兴“火眼”实验室日检测通量10万人份

据介绍,华大集团是一家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研究机构。国内疫情爆发初期,华大集团在武汉成立了第一个核酸检测实验室,用于处理采集样本,判断市民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并以“火眼金睛,分辨病毒”的寓意将其命名为“火眼”实验室。

会上,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展示了“火眼”实验室的工作原理。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人工手动检测,效率有限,一小时只能检测十几个样本。随后在技术升级的支持下,实验室引入了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通过机器的全自动化操作,每台机器80分钟可以完成192份样本的检测,而一位工作人员可以最多操控3台机器,在检测效率上完成了质的飞跃。而实验室本身也从不可移动水泥和钢筋结构升级为可拆卸、运输、回收的气膜实验室。

MGISP-960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疫情防控要求,端午假期间,北京大兴气膜“火眼”实验室启动升级建设。在保证核酸检测能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原有的9个气膜舱扩建大至16舱,并完成一系列升级流程。“北京大兴气膜‘火眼’实验室的搭建仅用了3天时间,在6月28日,实验室已完成全部升级改造工程,日检测通量已达到10万人份,成为当前全球日检测通量最大的气膜“火眼”实验室。该实验室建成后,极大的提升了北京地区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华大基因北京地区检测总量已达百万例。”刘健介绍道。 

海外总检测日通量超30万例 “火眼”助力全球抗疫

据介绍,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华大基因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成为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从中国走向全球,已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加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将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新冠疫情的“前哨”。目前,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火眼”实验室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总检测日通量超过30万例。

实验人员正在“火眼”实验室里操作MGISP-960

“在海外,我们提供‘火眼实验室的整体解决方案,带去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为当地的实验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我们希望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能够帮助各个国家迅速建立这方面的能力,毕竟传染病本身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本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华大集团副总裁李宁介绍道。

最后,李宁介绍道,“火眼”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球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深圳力量”“中国技术”,多项疫情防控成果获得世卫组织、国家主管部门及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肯定,这背后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付出。“春节期间,华大技术部的林佳在休假回老家的情况下,得知疫情发生的消息,毅然选择回到了武汉工作。入城前,交警对她说: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她回答道:我就不打算再出来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工作人员和她一样在疫情中逆行,大多数90,95后的年轻人作为本次抗疫的主力军迎难而上,令人感动。”李宁介绍道。

展望未来 “火眼”助力建设公共卫生新基建

华大基因国内“火眼”实验室总指挥朱师达表示,应疫情防控需要,“火眼”在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新型冠状病毒的PCR检测,但“火眼”的本质是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成套设备、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可动态化地用于多个传感染疾病的防控,及疫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承担起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作用。对于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火眼”能在短时间内搭建完成,迅速提升当地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而在疫情平稳后,“火眼”实验室还将会在生育健康、传染感染疾病、肿瘤等方面的大规模人群检测上继续发挥优势,成为各地医疗卫生体系改造升级中的“标配”,也是改善民生健康,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以及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重要的“公共卫生新基建”。

这意味着“火眼”实验室不仅能完成新冠疫情的防控需要,在疫情防控结束后,也能迅速为更多公共卫生防控服务,发挥更多功能。在当前“火眼”实验室落地部分国家或地区中,“火眼”实验室不仅作为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更被视为当地数字化医疗转型,以及全面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贺昕]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