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IN视频 > 

IN视频|政协委员:加快引进先进医疗技术 社康中心布局应更均衡

2020-01-08 18:14来源:深圳新闻网



分组讨论现场。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月8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金洪竹 何润 钟鸿冰 张玲 实习生 何露茜)相比国外先进医疗技术,我们要如何缩短时间差?深圳迎来了“双区驱动”的机遇,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该如何把握关键节点,实现弯道超车?来自深圳医疗界的政协委员姚晓明和周晓梅将他们的解决方案带上了今年的两会。

姚晓明委员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姚晓明:加快医疗先进技术审批速度紧跟世界一流医疗水平 

作为医疗界委员,姚晓明今年的提案是推动医疗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快审批流程。姚晓明告诉记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医疗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先进医疗引进的速度,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引进到我们国家仍存在5年左右的时差,也就是说我们比别人至少滞后5年”。

姚晓明表示,滞后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审批机制存在问题。“医疗设备的进口的主导权一般是由国家管理。当先进医疗技术在国外实施若干年后,无论是理论上、实践上都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时我们再引进,就已经存在差距。再经过国家审批,这又需要时间,到最后我们拿到批文,医疗设备进入医院使用,就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这样就无法跟随世界先进医疗水平。”

姚晓明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到访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行区中的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审批速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务院给了他们先行先试权,这让他们的审批速度非常快,大概1-3天就可以批下来,很大程度上紧跟了世界先进医疗水平。”他还表示,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正是深圳“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但是,由于琼州海峡,海南可能会因为大雾或者恶劣天气导致飞机停飞或轮渡停航,使得博鳌乐城的医疗行为产生中断。和博鳌乐城相比,姚晓明认为,深圳的交通四通八达,拥有机场、码头、高铁站,还有与大湾区连接紧密的公路网,医疗行为受天气影响而中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也是深圳的区位优势。“再加上深圳的人口有一千多万,毗邻港澳,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同时,深圳的消费水平可以拉动先进医疗技术的落地,所以我提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一整套有别于海南博鳌但更加先进、开放的策略,让更多的世界顶尖医疗先进设备及技术尽快在深圳落地开花结果。”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姚晓明始终关心深圳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管这几年深圳与北上广的医疗差距在缩小,我们也看到深圳政府大力引进了很多专家团队、三名工程等,但我个人觉得这些还不够。”姚晓明表示,在“双区驱动”背景下,深圳急需的是扩大改革、扩大开放。“扩大改革实际上就是要让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审批流程、简化操作程序。所谓开放就是真正的伸开双臂、拥抱世界,让更多先进发达的东西尽快在深圳落地,真正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姚晓明还在提案中建议深圳可争取建立国际化医院以及国际医疗博览会,展示国际先进医疗技术。“我觉得可以利用深圳新建的国际会展中心,把全球最大的医博会在深圳落地。有委员提到,深圳的医疗器械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我觉得这可以促进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也可以利用这个展会,把高端医疗设备就地消化、就地引进。”

姚晓明告诉记者,扩大改革及开放自然离不开政府的配套措施。“像海南的政策就是给他们减税,我觉得深圳能不能做到免税呢?只有扩大改革、扩大开放深圳才能大踏步的向前迈进,才能在短时间内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医疗方面的差距,真正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周晓梅委员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周晓梅:基层医疗下沉落地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周晓梅今年两会主要关注的是基层医疗问题。她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大政方针就是要把医疗重心下沉。“过去我们的理念是有病看病,现在更多的是没病防病,所以基层医疗不仅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更多的是能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

周晓梅表示,近年来,深圳在基层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康中心在深圳蓬勃发展,但与不同于全国其他城市,深圳的社康中心目前仍是“院办院管”模式。她认为,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深圳社康中心现有的模式及规模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要在功能以及完善服务和内容方面下功夫。另外,还要在社康中心的合理布局上面下功夫和调整。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社康中心的数量,而且要在社康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多做调整。”

周晓梅建议首先应考虑社康中心的“院办院管”模式是否还适应当今社会。“我们要考虑这种模式还是不是最好的模式?采用与全国一致的、独立的一级医疗结构是否能更有利于社康中心的发展。”其次,周晓梅建议关注社康中心的数量设置问题,“要合理分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数量。”

周晓梅认为,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需在医疗、教育和房价方面有更多地考虑。“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人才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安居才能乐业,教育、医疗或者高房价的生活成本,可能会对我们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引进有制约,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些举措。”


[责任编辑:刘晓宇]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