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IN视频 > 

视频:从“黑稠发臭”到“鱼儿畅游”,茅洲河四年经历了什么?

2019-07-17 14:10来源:南方网


原标题:从“黑稠发臭”到“鱼儿畅游”,茅洲河四年经历了什么?

南方网2019年7月17日讯 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是深圳污水整治最重要的标志河流。但在2014年前后,茅洲河的氨氮浓度达到了24mg/L,看起来像石油一样黑臭。

近年来,深圳大举措治水清污,仅今年1-6月,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氨氮、总磷同比分别下降34.2%和39.3%,河道基本实现水清岸绿。

7月16日,作为深圳市“人大代表活动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带队,20余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用一整天的时间,集中视察调研龙岗、光明、宝安三区,包括茅洲河光明段、燕罗湿地公园、沙三涌暗涵整治点等五个工程项目。深圳市副市长黄敏、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等参加视察调研。

“作为行业代表,我深知深圳治水的成效来之不易,但这是深圳40年高速发展付出的代价。”深圳市人大代表朱闻博表示,今天的大力整治不仅要为了年底考核,更要长治久清,巩固住成绩。

茅洲河治理:尚需在湾区背景下进行深莞联动

三年前,李继朝曾作为人大代表来到包括燕罗湿地在内的茅洲河流域调研,当时的茅洲河污染还很严重,他描述道:“又黑又臭,惨不忍睹。”

再次来到燕罗湿地,李继朝非常感慨:“我特地去了河边,看到很多鱼,说明河道已经恢复生态了,这很了不起,茅洲河的烂泥塘现在有了生命力。”

2018年,深圳310条河流里有159个黑臭水体被纳入国家清单,是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黑臭水体数量最多的。今年截至上半年,深圳投入人员46431名,施工作业面4125个,投入机械9419台(套),完成投资169.4亿元,同比增长64.5%。这显示出深圳面对“水污染治理决战年”的决心与魄力。

仅上半年,深圳实现了146个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占比91.8%。主要河流水质全面好转,其中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氨氮、总磷分别同比下降64.3%、29.3%。深圳茅洲河得以连续两届成功举办龙舟邀请赛,深圳河(湾)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以及白海豚、水母回归栖息。

在座谈时,广东省人大代表金燕说起燕罗湿地很赞叹:“在茅洲河,现在可以看到这么一块完全由治水治河建设出来的湿地,非常震撼。”

“从过去的零敲碎打,到如今的‘大兵团作战’、央企EPC,深圳市最高峰每天治水大军6.3万人。”黄敏说,深圳有信心年底159条河流可以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达到国考目标。

张礼卫介绍道,在今年5月8日公布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深圳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地级以上市第7位,全省第1位,并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水是流动的,茅洲河自东莞流到深圳,如果东莞不治理,深圳的歼灭战打不完。”广东省人大代表张岩建议,茅洲河治理尚需在大湾区背景下进行深莞联动治水,进一步健全联动机制。

暗涵污泥处置:污泥难以消纳,需要省市协同

上午走访过两段茅洲河治理工程点后,下午,人大代表们主要探访了暗涵整治工程。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深圳通过掩水征地造成了大量暗涵出现,其中159个黑臭水体中涉及278个暗涵,长度约100公里,占黑臭水体总长度21.2%。

“我们很多暗涵里面有大量排污口,如果人不进去,这些排污口就发现不了。”张礼卫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要通过暗涵里面发现排污口数量,小区正本清源、暗涵整治两方面做到位。

在当日的走访中,代表们对宝安区三涌暗涵整治点印象颇深。“走到附近味道很重,里面污泥沉积了几十年。”深圳市人大代表陈成就表示,污泥必须要清出来,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埋、堆,或者原地固化下来。

“深圳土地稀缺,我们很难自己消纳污泥的问题。”作为宝安区水务系统的一员,广东省、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凌云表示,所有的污染最后都是通过污泥呈现,想要环保、安全地实现污泥减量化,需要省市推动协同处置,也希望可以与深圳市水务局可以进行深入研讨。

污水治理溯源:加强智慧监管,提高公众意识

深圳不止有159个黑臭水体,还有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这些水体流域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根据国家规定算不上河流。”张礼卫称,这些小水渠、小暗涵藏在深圳的城中村、老旧住宅等区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从源头解决问题,暗渠的水自然变清。”李继朝表示,深圳的老旧小区在规划之初,在阳台洗衣做饭,污水管接到雨水管现象很普遍;在城中村,雨污分流的任务更重;最后是工业污水偷排现象要严控。

对此,张礼卫也认可代表们的看法,目前深圳大部分小区、城中村内部排水管网存在监管盲区;工业废水偷排、超排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点源面源污染的源头管控不到位,立法、制度、资金方面保障机制还没有理顺。

最重要的是,公众参与治水的平台和渠道不多、不广,公众监督、举报、奖励机制还不够健全,绿色低碳理念也不够深入人心,绿水发展方式、绿水生活方式没有真正形成。

“我建议在河段安装实时监测设备,通过大数据统计溯源流域水污染源头。”全国人大代表杨飞飞表示,这样不仅对未来水质改善有帮助,还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增加治水智慧化程度。

张岩则建议水务局联合民政、工会、共青团等部门,通过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志愿服务U站等机构,增加治水、惜水、护水的宣传。

发挥河长制优势:保证民间河长和官方河长对接

“目前深圳处于雨季,水质很不稳定,民间河长全天候反映某一个河段污水冒泡、滴溜,或者管网没有改造到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座谈发言中,朱闻博及多位代表强调“民间河长”在深圳治水清污监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17年,深圳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754名领导干部担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同年,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在深圳市义工联的指导下公开招募“深圳民间河长”,进一步加强深圳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邀市民一起为深圳河流“当家”,

“民间河长制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深圳绿源这个民间组织有80余名民间河长,每一位河长皮肤、脸色基本上接近酱油色。”深圳市人大代表吴滨说,要保障河长制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用,就要保证民间河长每天都能走河,保证民间河长与官方河长的对接。

吴滨代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发言时再次提到民间河长,希望建立民间河长和官方河长的联系对接机制,也希望政府和人大可以给民间河长经费上的支持,譬如以表彰奖励的形式,既补充了经费,又调动了积极性。

作为一个长期工程,治水不仅需要河长制的监督保障,还需要专业的人才长期关注、长期耕耘。“我们要培养深圳本土的核心技术力量,对于专业的人才进行积累,不能只依靠劳务派遣,要让工匠也得以在深圳安身。”朱闻博表示。

【统筹】张玮

【记者】何雪峰

【图片】鲁力

【视频】何雪峰鲁力

【实习生】颜甜甜


[责任编辑:何畅]

新闻评论